转载新闻

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即将迎来下一个五年计划,为适应当下社会对优质高职教育的新期待,谋划职业教育的新阶段、新发展,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布局思考。

一、布局职教“五金”建设,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

系统谋划职业教育“五金”建设实施方案,充分发掘“双高计划”学校建设成效,加强政策支持和质量保障工作,指导“双高计划”学校以“金专业”为核心,通过优化专业设置,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充分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用人需求,建立行业普遍认同的岗位清单和能力匹配清单,以清单对标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同时,加快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加强与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等优质企业合作,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国家职教“五金”建设贡献丰富的院校样本。

二、布局共同富裕新赛道,助力育训并举和社会服务

发挥“双高计划”学校独特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优势,在推动共同富裕和融入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承担更多教育统筹责任。将办学重心进一步延伸到县域,在国民教育体系下全方位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工人“回炉”再深造、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与咨询等工作。增强“双高计划”学校农业技能技术供给和推广能力,赋能乡村产业发展;鼓励“双高计划”学校主动走入企业了解产业共性需求、开展科创平台打造和创新团队建设,提升研发能力、技术攻关水平和产业孵化能力,帮助小微民企解决科技创新的难题。

三、布局职教办学规格提升,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和结构,发挥“双高计划”院校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化改革抢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提高职业教育整体效益;推动完善职业教育积极向本科层次延展,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双高计划”学校整合资源举办职业本科教育,多形式扩大职业本科教育规模,扩大中高职一体化、中本一体化生源占比,优化办学结构、专业和布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全过程,在管理体制、办学机制、育人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节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30期)

来源:高职观察。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