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海街头的智能网联汽车撕下“测试”标签驶入商业化运营赛道,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的基因重塑。新能源汽车技术作为这一变革中的重要力量,不仅革新了动力系统,也促使汽车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大步迈进。在西南边陲,云南正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加速追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浪潮。但产业“快跑”的同时,如何构建适配的职教师资体系,打通从课堂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关乎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命题。
八月的昆明,西山笼雾,滇池漾波。8月14日,由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的“2025年汽车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公益培训”在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圆满落幕。来自云南边疆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院校的骨干教师,在4天高密度培训中完成理论与实操的双重淬炼,一场改写西南智驾人才版图的变革,正从这方讲台悄然萌发,为云南乃至辐射区域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筑牢人才根基。
01云滇逐“智”:产业提速下的职教赋能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转型的浪潮中,云南正以独特的区位优势与产业布局,成为西南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云南不仅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更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衔接上积极探索。“以教育强技能,以技能兴产业”,这句扎根云岭大地的实践理念,既是云南破解汽车人才供需难题的关键,更是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
作为本次培训的协办单位,景格教育研究院凭借在汽车职业教育领域二十余年的技术积淀与创新实力,为培训提供了全方位、高适配的技术支持,成为推动云南师资能力跃升的“核心引擎”。当景格的技术团队带着自主研发的智能教学系统深入红土高原,一场跨越三千公里的教育攻坚,正在为云南汽车职教浇筑坚实基础。
培训内容在延续全国培训优质体系的基础上,更注重“前沿技术共性”与“云南产业需求”的结合,既紧跟全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前沿,又贴合云南汽车应用场景,让汽车技能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
由资深工程师、职教专家组成的专属讲师团队,采用“理论精讲 + 分组实操 + 问题拆解”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讲师不仅深入讲解新能源汽车技术原理,更结合云南汽车产业实际,指导教师将技术要点转化为教学方案。从三电系统原理检修、线控底盘CAN通讯协议底层逻辑等技术细节攻克,到ADAS功能及测试标准的行业规范解读、VCU控制逻辑及标定方法的实操要点梳理,帮助教师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技能,切实提升技术应用与教学转化双重能力。
这场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不仅将填补云南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职教领域的短板,更将为云岭大地培育一批懂技术、善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助力云南实现“职教与产业同频、技能与需求适配”的关键实践。
02破局共生:云南汽车发展的山海之约
当这场紧扣新能源汽车产业痛点、融合前沿技术积淀的公益培训,在点燃云岭大地汽车职教星火的热烈氛围中落下帷幕,一个更深层次的命题也随之浮现:如何让这星星之火,不仅照亮云南本土产业升级之路,更能点燃区域协同发展的燎原之势,构建东西协作、南北联动的职教发展新生态?
在这场意义非凡的“山海之约”中,以上海为代表的先发地区所积淀的前沿技术智慧,跨越千山万水,与云南独特的地理基因,进行了一场深度的“技术适配性对话”与“教育本土化实践”。在汽车行指委搭建平台、院校落地实施、企业技术赋能的多元协作模式下,景格作为技术赋能的践行者,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创新火种播撒,锻造出融合化、场景化、立体化的师资赋能体系,为云南培育既懂前沿技术又熟稔本土产业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而这场培训的价值,远不止于当下的师资能力跃升。在多方联动的长效机制下,正在构建一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区域职教创新范式。通过建立跨区域资源共享模式,将融合产业特色的“云南方案”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范例,带动中西部地区新能源汽车职教与产业协同共进,最终形成“以上海为技术创新核心、以云南为西南支点、辐射中西部全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共同体,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局部突破迈向全面、系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从短期师资赋能到长期生态共建,这场培训播下的不仅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种子,更是云南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火种。当沪滇协同的模式,在中西部多个省份绽放异彩,“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未来,景格将继续携手各方,结合云南与中西部地区产业特色与人才需求,以技术赋能教师、以教师培育人才、以人才推动产业,让适配地域需求、链接产业发展的“人才之树”茁壮成长。在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写下属于沪滇、属于中西部的精彩篇章,让每一个有志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学子都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为中西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职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