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08年的云平台为汽车职教插上“云端学习”的翅膀时,景格科技的研发团队已在思考更深层的命题——教育不仅需要“随时随地的工具”,更需要“可感知、可参与、可协同”的立体场景;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服务课堂,更应延伸至科研、产业与社会。从2003年破解“耗材危机”的3D模型微光,到2004年整车仿真的技术攻坚,2005年三大车系的体系化构建,2006年“教、学、练、考、管”的闭环贯通,2007年理虚实一体化的破壁行动,2008年云平台(JG-COROLLA 2008)的生态化赋能,六年垂直深耕如同为2009年铺就的“技术河床”:
这一年,景格以“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为核心,实现从“数字化平台”到“场景化生态”的跨越,将“虚实结合、软硬结合、文化与专业结合”的理念注入空间设计,更以分层模块化架构承载起“教学验证、科研探索、学生探究、社会培训、社区科普”的多元功能,如同打造了一座“四维价值容器”。最终在厦门全国汽车专业大赛总结会上,以国内首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创新模式,为中国汽车职教人才培养开启“场景化教学”的新纪元。
一、积淀与动因:六年技术铺就的场景化基石
2009年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诞生,既是景格六年技术积累的必然结果,也是对职教“能力本位课程观”与“多元价值需求”的精准回应,如同为“工具”找到适配的“容器”,让技术的光芒照亮更广阔的领域。
(一)技术积淀:从“分散模块”到“系统集成”的铺垫
2003-2008年,景格累计的四大核心技术资产,成为实训中心的“骨架”:其一,多维度资源库,涵盖3大车系30余款车型的50万组实车数据、1200个零部件3D模型、213类故障图谱,以及2008年云平台沉淀的2000+教学资源(含课件、实操视频),为多元功能提供“内容血液”;其二,理虚实联动技术,2007年验证的“虚拟数据-实车硬件”同步协议(JG-LXR 2007)、2008年优化的“云-边-端”协同架构,确保实训中心内虚拟仿真与实车操作的无缝衔接,为科研数据采集、社会培训实操提供技术保障;其三,个性化教学工具,2008年成熟的教师PPT编辑器、学生云端成长档案,为实训中心的“因材施教”与“过程追溯”提供工具支撑;其四,赛事适配经验,2008年卡罗拉赛事专项模块的开发,让实训中心具备“教学-赛事-培训”的双向适配能力。
(二)需求动因:从“课堂痛点”到“多元价值”的延伸
2008年底至2009年初,景格联合52所职业院校、多家汽车4S店及3个社区服务中心开展调研,发现单一“教学工具”已无法满足多元需求:院校不仅需要“项目化教学载体”,更渴求“教学验证与科研的平台”;学生不仅需要“实操机会”,更期待“团队探究与能力展示的空间”;企业需要“高效的技术培训模式”,避免传统培训“耗时长、风险高”;社区则希望有“汽车文化科普的窗口”,满足青少年与爱好者的探索欲。正如厦门工商职业技术学校的陈主任所言:“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能做题、能实操的工具,而是一个能连接课堂、科研、企业与社会的‘汽车教育生态体’。”
(三)设计理念:以“三维结合”锚定多元价值
基于技术积淀与需求调研,景格确立2009年实训中心的核心设计理念——需求导向下的“三维结合+多元赋能”:
虚实结合:虚拟仿真负责“风险操作、流程推演、数据建模”(如高压电路故障模拟、科研数据仿真),实车硬件负责“真实触感、结果验证、实操培训”(如实车电压测量、企业技师实操训练),二者通过2008年迭代的数据中台联动;
软硬结合:2008年的云立方资源库、教学管理系统,与改造后的实车台架、交互终端深度适配,支持“软件调参-硬件响应-数据反馈”的实时闭环;
文化与专业结合:空间设计融入汽车产业文化(如丰田精益生产标语、大众工匠精神展示墙),让专业学习、技能培训与职业素养、文化科普同步发生;
多元赋能:在满足教学核心需求的基础上,预留科研接口、培训模块与科普功能,让实训中心成为“服务教育、链接产业、反哺社会”的综合体。
二、核心与突破: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四维创新”与多元功能延展
2009年,景格耗时9个月,完成“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研发与落地,从理念、架构、场景、功能四个维度,构建起国内首个“场景化实训生态”,既解决传统实训“碎片化、单一化”的局限,更让技术价值延伸至科研、产业与社会。
(一)技术架构:分层模块化的“可生长”设计
为承载多元功能,景格采用“分层模块化”架构,将实训中心拆解为“感知层-核心层-应用层-服务层”四层,每层包含独立模块,可按需组合适配不同场景,如同“搭积木”般灵活:
1.感知层(硬件交互端):承担“虚实数据采集与反馈”功能,为多元场景提供“触感与数据入口”,包含三大模块——
- 实车实训模块:改造后的丰田卡罗拉、大众朗逸实车台架,加装16路数据采集传感器,可实时传输转速、油压等128项参数,既满足学生实操,也为教师科研提供真实数据;
- 虚拟交互模块:简易触控终端(支持3D模型拖拽)、震动反馈手柄(模拟螺栓拧紧手感),解决“虚拟操作缺触感”问题,适配社区DIY的入门体验;
- 环境感知模块:温湿度传感器、高清视频监控设备,既保障实训安全,也为教学验证记录“操作全过程”。
2.核心层:实训中心的“大脑”,整合2003-2008年的数据资产,为多元功能提供“算力与数据支撑”,包含两大核心——
- 数据中台:整合车型数据、教学数据、操作数据,支持“虚拟操作-实车检测-科研分析-培训评价”的数据同步与追溯,教师可导出数据做科研,企业可调取记录评培训效果;
- 仿真引擎:升级2008年的JG-COROLLA 2008引擎,新增“多场景协同仿真”功能,可同时模拟“发动机故障+底盘异响”的复合型故障,仿真误差控制在±3%以内,为科研仿真、赛事集训提供精准模型。
3.应用层:面向师生、企业、社区的“功能集合”,在原有教学模块基础上,新增三大功能板块,实现“一课多能”:
- 教学科研板块:为教师提供“教学验证+科研探索”工具;
- 社会培训板块:为企业技师、社会学员提供“高效实训”方案;
- 社区科普板块:为青少年、汽车爱好者提供“DIY体验”空间;
4.服务层:提供“持续运维与内容更新”,包含院校专属资源通道、企业培训定制服务、社区科普素材包,确保实训中心随需求迭代而生长。
(二)场景设计:“沉浸式专业空间”的打造
景格摒弃传统“设备堆砌”的实训车间设计,将实训中心划分为三大功能区,每个区域都承载“多元场景+价值延伸”的双重使命,让空间成为“连接不同需求的纽带”:
1.虚拟推演区:“理论-虚拟-科研”的衔接空间,配备20台交互终端,墙面投影展示汽车构造动画。这里既是学生“项目规划”的起点,也是教师“教学验证与科研”的基地——可通过终端调取2008年云平台的教学数据,对比不同教学方案的效果;
2.实车实训区:“虚拟-现实-培训”的验证空间,摆放3台改造后的实车台架,台架旁设置“数据交互屏”。学生在此完成“虚拟推演-实车验证”的闭环,企业技师可在此开展“高危操作实训”(如高压电路维修),避免直接在客户车辆上练习;
3.协同研讨与科普区:“过程-评价-科普”的互动空间,配备圆桌、白板、投屏设备与简易汽车模型展柜。学生在此复盘项目,教师在此分析科研数据,周末则变身“社区科普角”,展柜里的3D打印零部件、屏幕上的“发动机工作原理”动画,为孩子与爱好者打开汽车世界的大门。
(三)多元功能延展:一座实训中心的“四维价值”
景格在实训中心的“应用层”深度开发四大延伸功能,让技术从“服务课堂”走向“赋能全域”,如同为不同人群打造了“专属的技术接口”:
1.为教师:教学验证的“试验田”与科研探索的“实验室”
实训中心成为教师“将理念转化为实践”的核心载体,实现“教学优化”与“科研创新”的双向突破:
- 教学验证:让课程设计更精准
教师可通过“教学科研模块”验证课程方案的有效性。以上海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李老师的“卡罗拉ABS故障诊断”课程为例,她先在实训中心设计两种教学流程:方案A(先理论→再虚拟→后实车)、方案B(先虚拟→再理论→后实车),通过数据中台收集两组学生的“操作正确率”(方案A 75% vs 方案B 90%)、“实训耗时”(方案A 50分钟 vs 方案B 35分钟),最终验证“虚拟前置”的流程更高效,进而优化全校课程体系。这种“数据驱动的教学验证”,让课程设计从“经验判断”变为“科学决策”。
2.为学生:学习体验的“沉浸式剧场”与团队探究的“协作场”
实训中心改变学生“被动听、机械练”的学习模式,通过场景化设计与协同功能,让学习成为“主动探索、团队共创”的过程:
- 沉浸式体验:让技术可触可感
学生不再是“看图纸学结构”,而是在虚拟推演区用震动手柄模拟“卡罗拉变速箱螺栓拆装”,感受不同力矩下的震动反馈;在实车实训区对照“数据交互屏”上的虚拟指引,亲手测量油压、读取故障码,虚实数据的实时对照,让抽象的技术原理变得具象。
3.为社会:汽车人才培训的“高效加速器”
针对汽车4S店、维修企业“技师培训耗时长、成本高”的痛点,实训中心打造“虚实结合”的创新培训模式,依托2008年的云平台资源与实车模块,大幅提升培训效率:
- 高危操作前置虚拟练:对于“高压电池维修”“发动机拆解”等高危或高成本操作,技师先在虚拟推演区反复练习,熟练后再在实车台架上实操,避免损坏真实车辆部件,培训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60%;
- 产业技术同步更新:实训中心通过“服务层”实时同步汽车产业新技术(如2009年普及的“CAN总线升级技术”),企业技师无需外出学习,在实训中心即可通过“虚拟仿真+实车验证”掌握新技能。2009年,大众、宝马等7家汽车厂商与景格合作,将实训中心作为“经销商技师培训基地”,全年培训技师超5000人次,培训合格率达98%。
(四)教学模式:项目化与过程化的“双落地”
实训中心的核心价值,仍聚焦于“能力本位”的职教理念,将“项目化教学”与“过程化体验”从理念变为现实,构建“项目发起-虚拟推演-实车执行-协同复盘”的完整教学闭环:
1.项目化:从“知识点”到“任务链”
教师通过应用层的“项目化教学模块”发起任务,如“卡罗拉整车3万公里保养”,系统自动拆解为5个子任务:① 发动机机油更换(虚拟推演+实车操作);② 空气滤芯检查(实车检测+虚拟对比);③ 制动液液位测量(数据记录+标准对照);④ 轮胎胎压检测(团队分工+协同操作);⑤ 保养报告撰写(数据整理+分析)。每个子任务都关联对应的虚拟资源、实车步骤与评价标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如同在企业中承接真实工单。
2.过程化:从“结果评分”到“全轨迹追踪”
系统为每个项目生成“过程化记录档案”,包含三大维度数据:虚拟推演数据(操作步骤完整性、错误次数)、实车操作数据(关键参数误差、操作时长)、协同互动数据(小组分工合理性、讨论贡献度)。最终评分不再是“是否完成任务”,而是“过程中的能力成长”,如厦门工商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小李,在“ABS故障诊断”项目中,虚拟推演正确率从60%提升至90%,实车操作误差从±1.2V降至±0.3V,系统标注“故障分析能力与操作精度显著提升”,教师据此推荐“赛事集训模块”的进阶任务。
三、里程碑时刻:厦门发布会与“场景革命”的认可
2009年8月,厦门工商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中心内,500余所职业院校的代表、全国汽车技能大赛裁判、汽车企业代表及社区负责人齐聚一堂,参加景格“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创新模式发布会——这是景格创业以来的第三次技术发布会,也是国内首次将“实训空间”作为核心产品发布,现场的多元功能演示,让“技术赋能全域”的理念深入人心。
(一)发布会的“场景秀”:让多元价值看得见
景格工程师以“卡罗拉高压电路故障诊断”为核心,串联起不同人群的使用场景,让在场嘉宾直观感受实训中心的“全维度价值”: 1. 教师科研场景:2. 学生协同场景 3. 企业培训场景 4. 社区科普场景,进行演示并请嘉宾们亲身体验:有的教师尝试“教学方案对比”,有的企业代表测试“培训模块”,有的社区负责人咨询“科普合作”,大家纷纷感慨:“这不仅是一个实训中心,更是一个‘汽车教育的生态枢纽’。”
(二)专家与裁判认可:为职教实训立标杆
评审团给出高度评价,全国汽车技能大赛裁判长王老师强调:“景格的实训中心解决了两个核心矛盾:一是‘教学场景与企业场景脱节’的矛盾,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工单模式;二是‘单一功能与多元需求割裂’的矛盾,让一个空间服务教师、学生、企业、社区,这是职教资源高效利用的典范。
四、产业与教育价值:为汽车人才培养筑牢“场景基石”
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新能源转型萌芽期”,私家车保有量突破5000万辆,汽车维修、制造人才缺口扩大至100万,其中“具备项目化能力、规范化操作的技术人才”尤为紧缺。景格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落地,不仅为产业输送“适配型人才”,更以多元功能推动职教模式、培训模式与科普模式的升级。
(一)教育价值:从“会操作”到“会解决问题”
实训中心改变了传统职教“重操作、轻思维”的局限,通过项目化与过程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二)产业价值:衔接新能源转型的“人才储备”
景格在实训中心的“应用层”预留“新能源汽车模块”接口,提前接入“混合动力汽车故障诊断”等前沿内容,为2010年后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储备人才。
(三)社会价值:汽车文化普及的“新窗口”
实训中心的社区科普功能,让汽车技术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生活”。2009年开展的十多场社区活动中,超80%的参与者表示“对汽车结构有了新认识”,其中15名青少年表示“未来想学习汽车专业”,为行业储备了“潜在人才”。
(四)业绩突破:开启规模化发展的“第二曲线”
2009年底,景格年度业绩突破2000万元,较2008年增长100%,其中“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相关收入占比达70%,标志着景格从“平台服务商”彻底转型为“场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后续全国范围内的实训中心建设开启“规模化复制”的路径。
五、结语:场景革命的启幕,与第三阶段的序章
2009年,对景格科技而言,是“技术集成、模式创新、价值深化”的三重里程碑:从技术上,实现从“数字化平台”到“场景化生态”的跨越;从模式上,构建“空间+平台+内容+服务”的实训新范式;从价值上,让“能力本位”的职教理念延伸至科研、产业与社会。
回望2003-2009年,景格的第一阶段创业路,是一条“从解决单点痛点到构建生态体系”的进阶路:2003年为“省耗材”做3D模型,2004年为“精准”攻整车仿真,2005年为“体系”建三大车系,2006年为“闭环”通教考管,2007年为“融合”破理虚实,2008年为“生态”搭云平台,2009年为“场景”建实训中心。每一步都扎根“真实需求”,每一次突破都呼应“价值延伸”。
当2009年的夕阳落在厦门工商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中心,学生们仍在小组讨论“如何优化保养流程”,教师在旁分析科研数据,社区孩子在展柜前观察汽车模型——这正是景格六年技术探索的最终意义:让技术不再是冰冷的代码或设备,而是承载“教育温度、产业需求、社会价值”的场景,让每个与汽车相关的人,都能在此找到“成长的接口”。而这场“场景革命”的启幕,也为景格第二阶段的规模化发展,埋下了走向全国、服务全域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