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400-9201-021
  • 股票代码: 430638
返回顶部
高质量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实践方向

建设好高质量市域产教联合体,不仅需要认识现有市域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基本现实,展开相应的理论和调查研究,还应注重系统性、跨界性、融合性的典型特征,实现产教联合的纵深化,更应坚持以人民满意度为导向,实现个体全生命周期成长的需要。

一、坚持多维研究,实现市域产教联合体“依托系统、服务发展”的根本要求

产教联合体以产业园区为导向的战略任务,决定了其在现实过程中应以系统化思维为导向,以能否支撑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从实践视角看,由于区域内各要素结构关系的复杂性,产教融合实践过程中对区域的参与度呈现不同的样态。因此,建构市域产教联合体既要立足产业完善的整体性要求,也应注重对不同要素发展的特殊性回应,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第一,强化理论研究。市域产教联合体是集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等多维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市域产教办学模式探索,应注重对“市域”“产教”“产教联合体”等多维概念的辨析和研究,从概念的原始结构和出发点整体研究相关结构,对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本体论、结构论、实践论等方面展开详尽探索,为进行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提供相应理论支撑,着重回答好“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什么”的本质问题。第二,应遵循调查研究,发现真问题。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做好调查研究就是要从市域产教关系、结构中发现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难点、痛点和侧重点,注重从实践维度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基本原理、基本逻辑、基本思路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思考与实践,以提升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质量,实现职业教育调查研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正确回答好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过程中“怎么做”的问题。第三,注重个案研究,提炼市域产教发展的特色性。从研究方法的基本指向看,个案研究的本质在于通过对现实发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整体归纳,揭示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和本质方向。做好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个案研究,应当针对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现实发展状况,选取典型案例,进一步总结典型特征,为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提供相应的研究指向和实践参考。总之,在“依托系统、服务发展”的根本要求指引下,创建高质量市域产教联合体,既需要在深入的理论研究中探索其“本源”,也应在丰富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其“痛点”,更需要在典型的个案中归纳其特征。

二、贯彻系统理念,实现市域产教联合体“协同育人、利益共享”的价值取向

系统化审视市域产教联合体,就是借鉴系统论思维,对市域产教联合体所涉及的概念、原理、范畴等进行系统化研究,正确认识系统中诸要素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各要素主体间的结构关系,进而指导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应当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立足联合体内各要素输入与输出之间动态平衡的需要,打破职业教育范式固化的束缚。从运行规律看,系统内各要素间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是实现各参与主体间动能守恒的关键手段,这就要求积极赋予各参与主体以主体性地位,保障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系统论的视角看,这一动态平衡关系总是在不断打破和转化中实现的,因此,需要积极正视不确定性,通过不断研究、实践,确保各参与主体在不断打破固有模式和创新模式的过程中探索新发展规律。第二,注重联合体内系统连锁反应规律。从结构关系来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各参与主体之间是以产业为导向的共生合作关系,一方的变化与调整必然导致其他参与主体的变革和调整。因此,合作主体应当定期进行相应的研讨和交流,针对本阶段联合体面临的基本现实问题进行共商共研。第三,注重不同实践主体的反馈规律。《意见》要求建立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制度,旨在通过规范化的机制和制度,保障各参与主体能够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第四,注重系统内局部薄弱环节限制整体发展的现实规律。从结构组成看,市域产教联合体内各参与主体所发挥的功能和价值存在差异,因此,既要充分尊重各参与主体的优势,也应发挥系统作用,帮助各参与主体正确弥补薄弱环节,实现均衡发展。同时,注重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和专业的差异性,采取灵活的方针和政策促进产教联合体的高质量运行。第五,积极贯彻等效优效代换规律。等效优效代换规律指在系统变化和结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同类或较优于此类的要素与能量,这必然导致新能量对原有能量的代替和替换。从这一规律看,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应当完善相应的竞争机制和替代机制,建立动态主体机制,即各参与主体并非一成不变的,而应通过竞争机制实现系统内诸要素的合理组合,确保市域产教联合体始终保持对产业变革和人才培养的引领性。

三、注重特色思维,形成市域产教联合体“立足区域、指向终身”的发展道路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是基于我国职业教育实践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开展的新探索,遵循“立足区域”的指向和适应个体终身发展需要的原则。要紧紧抓住区域这一重要特征,建构立足区域、扎根区域、服务区域的高质量市域产教联合体,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系统优化现有职业教育学科体系。一方面,应立足区域现有产业结构,通过对现有市场人力资本结构、产业结构的深入研究,结合新产能调整方向,对现有的职业教育学科进行优化和重组,既需要强化对区域产业的认知,也需要深度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在专业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中提升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区域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应引导相关产业联合,通过组建产业集群提升市域产教联合体与区域经济结构的适配度。积极依照产业发展的不同环节、任务等,建设特色的专业群、产业学院,建设“产学研创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区域发展和人才结构优化的作用。第二,以“传承区域文化”为目标,整体提升市域产教联合体的适应性。市域产教联合体既要紧跟区域产业,提升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供给能力;也应立足区域文化发展需要,实现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功能。一方面,应立足区域特色,根据区域的地理特征、民族特征、文化历史等特征,加强对区域文化的深入挖掘,通过引导职业院校与区域传统手工业企业、行业深度融合,创新“区域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校企合作;通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引导“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社会技艺者进校园,创造丰富的区域职业文化。另一方面,还应积极推进区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深入融合,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创新区域的公共文化产品,推动城乡不同区域文化的融通,实现不同区域发展的共生。第三,注重对区域人力资本的普惠性提升,实现人的技术发展的终身性。一方面,各参与主体应当积极举办相关活动,提升区域内个体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学习的认可度,帮助个体正确选择契合自我发展的职业,积极联合不同部门和不同的实践主体,针对个体职业成长的启蒙期、预备期、体验期、丰富期、具身期不同阶段的特征,灵活组织相应的教育要素和资源,服务个体全生命周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应积极通过与区域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深度协同,畅通区域人才成长渠道,加强对区域不同工种从业者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为个体“回炉重造”畅通渠道,最终形成市域产教联合体“立足区域、指向终身”的实践模式。(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23年第20期)

来源:高职观察。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搜索新闻
按年份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