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400-9201-021
  • 股票代码: 430638
返回顶部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构成要素

一、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多重角色

讨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首先要解决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过程中担当了哪些角色、履行了哪些职责、培养了学生哪些素养的问题。这决定了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应然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及国家有关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制度规定了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职责角色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因此本研究将此作为政策文本选取起点,以“职业教育”“教师”“课程思政”等为关键词,在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等官方网站检索,共计梳理17个包括新职教法在内的政策文本,文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本研究政策文本分析样本列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官方网站信息整理。

将上述政策文本中关于职教教师职责角色和人才培养要求表述内容进行整理后如表2所示。

表2 职教教师职责角色和人才培养要求表述内容整理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政策文本内容整理。

需要指出的是,文件中虽然很少直接提及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但与职教教师的职责角色具有相关性和共通性。从表2对政策文本的梳理中可见,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首要职责是“立德树人”,致力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涵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培育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之时代新人。

虽然目前尚未颁布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标准,但中国高职学生作为中国学生群体的组成部分,其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内在一致性。参照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的以全面发展为核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和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结合前述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职责要求,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至少应着眼于四个方面:一是着眼于培养立志于技能报国、技能强国的时代新人,二是着眼于培育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是着眼于涵育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四是着眼于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

在这一逻辑前提下,本研究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角色担当进行分析,初步勾勒出四种角色(见表3)。

表3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构成要素

一是技能价值点亮者。高职学生大多擅长动手操作,而文化基础课相对较弱,长期以来缺乏自信,对技能价值的认知感低,导致人生目标模糊。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要通过润物无声地浸润,融知识教育与价值引领、技能习得与品格锤炼、专业素养提升与通识修养培育于一体,发挥专业教育“知识生产(技能传承)—化育人性—服务社会”的三位一体职能,帮助高职学生完成对技能价值的建构,增强技能报国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二是课程教学创新者。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要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将专业课程知识创造性地转化为高职学生可以理解的教学知识,向学生“艺术化”地呈现潜藏于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思维和价值意蕴,推进专业课程学习从“知其然”(知识、技能是什么)“知其所以然”(知识、技能是怎样产生),到“知其必然和当然”(如何正确运用知识、技能)的深化,并实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突破专业教学与产业生产界限,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是职业发展引领者。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引领未来的科技变革,并直接导致经济形态的变化,这必然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要以敏锐的变革感知力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持续精进专业能力,以自身的专业成长引领学生职业发展之路,在知识传授、技能传承的同时,注重涵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思辨力、创新力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为高职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能力精进提供素养与品质支撑。

四是高尚品格示范者。“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高职教育要致力培养出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工匠”,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自身首先要厚植家国情怀和政治底蕴,彰显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以高度的育人自觉和强烈的人格魅力,示范引导高职学生自觉践行“四个正确认识”,磨砺匠技、淬炼匠心、铸造匠魂。

二、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构成要素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过程中所呈现的四种角色,对其课程思政素养提出了特定要求。本研究试图通过这四种角色所蕴含的对课程思政素养的应然要求进行演绎推理,从而推演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构成要素。

个体素质结构理论认为,个体素质结构主要由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非认知因素三大要素构成,是三大要素间相互作用、和谐发展的一种综合心理结构,其中非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动机、情感、信念、价值观等,具有动力性功能。借鉴这一理论框架,将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四种角色所需素养置于知识、能力、非认知因素三个维度进行审视,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课程思政特点,梳理提取知识、能力及非认知因素中的核心素养要素,形成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构成要素表(见表3)。

从知识维度看,因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定的要求、规范和话语体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熟悉基本规范和要求,是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学科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法知识等只有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发挥知识储备在课程思政中的工具性作用。

从能力维度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要引导高职学生完成技能价值的建构,首先要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认知、行为习惯、心理特征、思想动态等进行深入全面地研究,从而在与学生的共情中实现价值观的浸润与引领。在课程教学中要重视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创造性地重构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灵活运用数字技术,以情景互动等多种方式营造课程思政的氛围,推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通。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要引领学生的职业发展,自身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实践反思者、专业成长者,还要具备敏锐的产业变革感知能力,有意识地教会学生把握知识、技术演变的基础过程,遵循技术伦理,并以开放进取的心态,在师生的互动中形塑面向未来的成长者。

从非认知因素维度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技能成才育人信念和课程思政理念认同、主体意识、教学思维、实践态度等是能否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情志要素。作为学生价值观的引路人和高尚品格的示范者,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家国情怀、师德自觉、职业认同、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工作热情等,会熔铸成强烈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起到身教重于言传的作用。

为进一步提炼出素养构成的核心概念,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四种角色的素养构成要素进行反复比对分析,最终提取出综合育人素养、德技融合素养、专业教学素养、共同成长素养、政治素养与人格修养等五大素养,从而基本完成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建构。(节选自《职教论坛》2023年第10期)

来源:高职观察。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搜索新闻
按年份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