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400-9201-021
  • 股票代码: 430638
返回顶部
职业院校智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一、职业院校智慧教学内涵与特征

目前,智慧教学尚无权威定义,通常是指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和路径进行优化与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是面向未来工作世界,以“转识成智”为目标,创设智能化学习场景,通过人机协同开展灵活的、生成性的教学,实现复杂化、个性化的知识建构过程,促进学生工作智慧、生活智慧的生成与应用,具备适应未来的价值观和思维特质,具有智慧性、智能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等鲜明特征。

(一)智慧性

智慧性是智慧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价值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全方面的价值表征。一是价值目标的智慧性。智慧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核心所在,是以学生智慧生成为出发点,以智慧生成为教学改革与设计的依据,最终价值目标为学生的智慧力发展,即“转识成智”。二是教学环境的智慧性。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智慧教学环境能够提供智慧化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智慧化教学平台与互动平台,为智慧教学提供多样、精准、智能的教学环境支撑。三是教学过程的智慧性。智慧教学让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成为可能。基于智能技术的支持,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差异等情况,从而依据全面的学情设计、实施符合学生特性的教学过程,促使智慧生成。四是教学资源的智慧性。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教学资源的类型、获取渠道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拓展;同时,基于学生认知诊断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是其智慧性的核心体现。五是教学评价的智慧性。基于学生全过程、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发展性,实现了教学评价的智慧性。

(二)智能性

智能性是智慧教学的技术特征,智慧教学的智能性体现在智能技术的教育使用。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强势崛起,数字化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车间等智慧物理空间为智慧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仅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功能形态和生态场景,也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智能性不等同于智慧性,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智能性是智慧教学的技术支撑,并不会改变智慧教学的本质,只有智能技术与智慧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的智慧,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教学。因此,智慧教学不是智能教学,技术应用要慎用而非“滥用”、活用而非“套用”、实用而非“使用”。智慧教学进程中,要确保智能技术的活用与实用,将其深度融入智慧教学,才能推动智慧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

(三)互动性

互动性是智慧教学的实践特征,人与人、人与资源、人与环境等相互之间的多维复杂互动,推动着智慧的生成与发展。在智慧教学场域之中,教学互动能显著提升学生社会层面的深度学习水平、课程层面的认知水平和研究能力水平。一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智慧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互动,能够激发和催生学生的思考与行动,迸发出更多的智慧,促进学生与教师智慧的发展。师师之间的专业互动,能够加深教师对于课程的专业理解,推动教师智慧的进一步发展。生生之间的协同互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智慧生成,同时还能够促进智慧共享与发展。二是人与资源之间的互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相较于传统而言更为丰富和多元,呈现出多样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在智慧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和复杂,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更多智慧发展的机会。三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智慧教学环境是智慧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教师的智慧教、学生的智慧学提供了重要环境支撑。智慧教学环境打破了传统教学环境的限制,不仅为人与人、人与资源的多维复杂互动提供支持,也推动着人与环境的积极交往与互动。

(四)开放性

开放性是智慧教学的共享特征,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等的开放性,实现了师生智慧生成与共享。一是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智慧教学环境的开放性体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双重开放,教师与学生可以依据需求选择合适时间、合适地点开展教学与学习,打破传统教学的固定时间、固定空间的多重环境限制,智慧教学发展进程更为动态与开放。二是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智慧教学过程并非封闭、僵硬的存在,教师、学生、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多维复杂互动处于动态开放进程之中,教学过程的开放实现了智慧的生成、流动与共享。三是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是实现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满足了智慧教、智慧学,更为复杂互动提供资源保证。

二、职业院校智慧教学模式与路径

职业教育要立足历史新方位,着眼社会现实与未来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智慧”人才。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坚持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融合、产业元素与教育元素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构建智慧课堂,深入推进智慧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人成才,扭转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局面。

(一)突出人性化理念,确定德技融合的学习目标

职业院校智慧教学应以“启迪智慧”为旨归,将“转识成智”作为最高目标,融合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形成“德技融合”目标(图1),以思政元素、技术知识、技能知识和人文知识等学习内容为支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促进学生工作智慧、生活智慧的生成与应用,培养适应未来的价值观和思维特质。

图1 四维融合的学习目标

(二)以知识管理理念,创设虚实结合的学习场景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应改革教师、学生、内容和资源等要素的关系,重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以及活动、评价和反馈的教学流程,创建融物理环境、虚拟环境、制度环境和心理环境“四位一体”的学习场景(图2),服务教师精准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对此,引入知识管理理念,以云端智能学习平台和智能化硬件技术赋能学习场景的智慧属性,建设由“学材+习材+创材”构成的课程资源库,发挥新技术的功能与优势,创设虚拟仿真与真实场景相结合的学习场景,适配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强化真实、沉浸、体验和交互的功能,实现在线上虚拟空间完成知识获取与内化、在线下实体空间完成知识的外化与创新。

图2 智慧学习生态基本范式

(三)运用生成性思维,构建知行耦合的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应当针对差异性不足的问题,运用生成性教学思维,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创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强的职业技能、较好的思维品质和较深的创造潜能。对此,创新图3所示的“SAL+GDL+TCL”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差异,以“学材+习材+创材”和虚实融合学习场景为支撑,引导学生在个人自主学习(SAL,self autonomy learning)、小组合作学习(GDL,group difference learning)和团队协作学习(TCL,team cooperation learning)中完成良构性(well-structured)的基本任务和拓展任务、劣构性(III-structured)的挑战任务和开放任务,促进“知”和“行”不断交互、深度耦合,学生由“学”转为“学+习”,教师由“教学”转为“教练”,实现智能高效、以学定教、转识成智。

图3 智慧教学基本模式

(四)应用大数据分析,实施多元整合的评价策略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目的是促进“教”的优化和“学”的改进。智慧教学应建立“1+1>2”的精确化评价机制,对多空间、多场景、多时段、多过程的数据进行记录、采集、加工、处理,从价值取向、认知水平、能力层次、素质养成等四个方面,针对引导性不够的问题,发挥学习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通过社会计算、认知计算、行为计算和情感计算,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内容、情感获得、交流互动等,结合结构化、指标化的评价量规,整合即时性、连续性、复杂性和广泛性的多元评价,依据结果精准推送符合学生特征的学习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决策和学习体验,促进经验性评估向发展性评估转变,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三、职业院校智慧教学创新与实践

“汽车构造”是学校汽车类专业基础课程,依托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重构内容体系、开发优质资源、建设在线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效果良好。然而,在增强发展性、交互性、差异性和引导性方面仍显不足,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对此,课程团队依托智慧学习环境,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主动求变,探索智慧教学,深入推进“课堂革命”,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

(一)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汽车构造”课程提出的“弄懂结构、搞清原理、学会方法、能够拆装”的总体目标,结合汽车装调工、质检员岗位完成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装配、操作、检测等任务所需能力,在遵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技能等级证书(X证书)标准,参照中级和高级标准,融入汽车维护保养、汽车检测维修等技能竞赛相关标准,设定“必达”和“拓展”两个层级的教学目标,前者为中级水平,人人都需达到,后者为高级水平,有余力的学生需要达到。同时,按照“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要求,课程团队邀请思政理论课教师一同确定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等五个思政目标,挖掘与知识点和技能点相关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养成遵守标准规范的职业素养,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践行“厚德、精技、笃学、致用”校训。

2.课程内容设计。

围绕“启迪智慧”的总目标,在重视学生对汽车结构原理认识和动手拆装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突出结构对比分析、拆装工艺优化等,设计4个项目18个学习任务,实施“隐性分层”,对应“必达”和“拓展”两个层级专业能力目标,每个学习任务均设计了基本内容和拓展内容的两个层次学习内容。其中,基本内容为大多数学生有能力完成,确保每个学生“跟得上”;拓展内容具有挑战性,属拔高层次,保证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

3.学习场景设计。

学校与北汽、大众等10个品牌车企深度合作,在校内共建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课程组在整合开发视频、动画、课件、游戏、工单等资源,构建了“汽车VR虚拟实训”平台,形成了虚实结合的学习场景,提高资源、条件与内容的契合度,增强课堂的价值性、学习性、交互性和趣味性。同时,开设“思政园地”“初心论坛”“思政讲座”等专题,讲好“红色故事”“改革故事”和“传统故事”,尤其是传播“汽车故事”、宣传“汽车人”,为增强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和家国情怀提供思政资源基础。

(二)教学实施

1.个人自主学习(SAL)。

学生按照学习指导书,在线自主学习微课,掌握基本知识点,并开展抢气球、打地鼠、摘苹果、密室闯关等互动小游戏承载的在线测验。数据显示,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率达95%,微课点击率达到272%,86%的学生重复了游戏测验,41%的学生经过多次测验获得了满分,学生享受在玩中学、玩中测。同时,在“汽车VR虚拟实训”平台上,学生能随时随地在线开展结构拆装训练。数据显示,100%的学生完成了全部虚拟实训,平均出错率低于12%,平均积分超过88分(满分为100分)。

2.小组合作学习(GDL)。

合作学习强调人际交往,对于促进认知发展有重要价值。“汽车构造”课程教学中,学习小组的划分,实施“弹性分组”,采取异质与同质相结合、固定和临时相结合。针对基本任务,采取相对固定的异质小组合作学习,即教师根据学习风格和能力倾向等情况搭配分组,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既保证组间公平性,也促进组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针对拓展任务,由学有余力的学生临时自由组合,组建“攻关”小组,完成高层次、挑战性的任务。课程实践训练中,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拆装等实训任务,邀请中车、北汽等企业专家讲解汽车新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分享新技术攻克背后的故事,培育和弘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专心、继承创新、追求极致等工匠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3.团队协作学习(TCL)。

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课程团队组织学生赴北京汽车株洲分公司、中车电动汽车等企业开展见习,企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向同学们讲述企业发展、名人故事,以及汽车新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技术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组组织参加“汽车行业发展课题报告”“汽车医生义诊”等活动,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及将知识转化为素养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

本课程发挥学习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采集学生学习行为数据,按照“智能统计50%+作品评价30%+总结考核20%”,以可视化技术开展精准画像(图4),强调纵向比较,让每个学生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杜绝了“放弃学”“刷量学”“雇人学”等现象,强化了过程性考核和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精准画像,避免了“模糊分析”“一俊遮百丑”的弊端,促使每个学生都形成良好的个性,获得成功体验。这一评价模式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

图4 个人学习统计

(四)教学效果

1.学生学习目标达成。

在线测试结果表明,平均分达84.5分,接近优秀水平。拆装方案设计等任务训练中,通过课前尝试、课中完善,学生方案设计科学合理,检测流程通过VR验证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技能目标达成率100%。以X证书考证题库开展模拟考核,中级通过率达91%,高级通过率达38%。

2.课程思政内化于心。

通过精心设计思政目标,将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融入在线学习活动,唤醒学生爱的情怀、美的心灵。据统计,抗疫期间,30名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中,21人(占70%)认为和本课程的思政教育有关,其中包括协助家人和亲朋抗疫的18人,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3.教学效果获得好评。

本课程团队荣登了学校“在线教学达人榜”,开展了5次公开课,受到一致好评,起到了示范应领作用。校内督导随堂听课8次,对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风格和教学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节选自《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

来源:高职观察。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搜索新闻
按年份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