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400-9201-021
  • 股票代码: 430638
返回顶部
“五金”打造:“金课”的内涵及其打造路径

一、何谓“金课”:“金课”之“金”的性质

“金课”的根本特质表现为“两性一度”。“高阶性”即“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即“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即“课程一定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和教师一起,跳一跳才能够得着”。事实上,“金课”的起点在于教师课程理念先进,着力点是教学方法创新,突破点是学生全过程高阶参与和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思考,落脚点在于课堂高附加值的深层溢出与学生获得。

首先,教师课程理念先进。课程理念是教师课程哲学的理念转化,是其课程行为的价值与逻辑遵循。先进的课程理念是价值论上以成就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方法论上以项目式探究教学为主线、实践论上以学生参与和师生交往为载体、检验论上以学生在认知与思维等方面创新生成为抓手。教师先进的课程理念既是“金课”诞生的担保,也是“金课”本身所展现的关键性质。

其次,采用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金课”是对传统教师单声道讲授、学生被动参与课堂的反思和超越,是对项目式、探究式、问题引领式教学的主动采纳和真实使用。教师应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前置项目资料收集与研究,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探究项目和问题,创设深入探究的模拟情境,为探究提供多维支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依据“积极建构”“情境学习”“社会交互”“认知工具”等视角,促进学生从知识掌握到行为实践的深层次学习。

再次,学生高阶参与且深度学习。学生的课堂参与可分为行为、认知和情感等三个层级,其中,情感参与是最高阶的参与状态。学生多层级的高阶参与可以产生深度学习、深度思考、创新思维,从而“让课堂变成学生学术探索的萌发地”,“让教学变成学生学术思维的孵化器”。质言之,能引起学生高阶参与的课堂才具有“金课”的性质与形态。

最后,学生有高附加值课堂获得感。高附加值的获得基于知识又超越知识,是直达核心素养、价值理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多维内化与生成。“金课”之金的落脚点在很大程度上在于赋能大学生素养基因,使其养成不局限于课堂之内,更延展至课堂之外的持续思考、创新再生,推动学生精神价值世界、逻辑理性世界的通透敞亮与优化建构。

二、“金课”的打造

“金课”承载着“金师”的价值预设和学生的价值造就。大学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基础,“金课的提出是面向全部课程的,目的是使所有课程都转变为金课”。金课作为高校课程,不仅应该达到“基础性标准”,“更是一种理想性的、程度化的标准,它追求更多的学生走向学习的‘深度化’,追求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业成功’”。打造“金课”的实践逻辑是:

其一,教师课程理念的持续革新。先进课程理念是打造“金课”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资源,没有先进课程理念支配的课程实践是盲目的、荒诞的和不可靠的。学校应当定期组织专业教师真实参与课程与教学研究,不断引领和推动教师课程理念革新,以课程理念前沿性保障课程行为先进性,厚植“金课”建设的理念基础,进而从“道德情操”“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教学创新”“信息素养”等五个方面推动教师的课程行为沿革与“金课”胜任力发展。

其二,学校课程建设的制度供给。在学校治理过程中,要确立“一流课程支持一流专业、一流专业支持一流学科、一流学科支持一流大学”的建设逻辑。高校应当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课程建设投入,既要注重课程结构调整,丰富课程开设数量,更要强调过程性管理,强化课程建设质量。具体而言,制定课程建设标准体系、准入与退出制度、质量监测与等级认定制度等,以科学规范、健全完整的制度体系,保障课程建设的规模和质量。“通过制度变革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教学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使得打造‘金课’、选择‘金课’成为人们共同的理性选择”。

其三,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权。“只有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让他们在创造性的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超出预期的成果”。为此,需要引入课程竞争机制,力争每门课程由两位以上教师开设,并建立课程资源平台,打通高质量在线课程的学分互认,有序开展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之间的质量竞争。同时,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预警和淘汰学生不选、少选的课程,进而产生倒逼着教师打造“金课”的动力和压力。(节选自《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年第9期)

来源:高职观察。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搜索新闻
按年份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