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400-9201-021
  • 股票代码: 430638
返回顶部
高等职业教育:中国对世界教育的独特贡献

在世界教育的百花园里,有一朵绽放的奇葩: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这是以1300所高职院校的体量,生存于中国的一种教育;这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这也是伴随中国30多年高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种教育。这么庞大的数量规模,这么有意义的发展历程,这么迅猛的成长速度,都在告诉世人:中国的教育能够走向世界,能够对世界作出贡献的,很可能首先是中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教育鲜明的中国特色
可以说,中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源地。若以立法为标志,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国家,是中国。1996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国“职业教育法”第13条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目前,世界上以立法形式明确认定高等职业教育并已实施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1996年对此予以立法规定的中国,一个是2004年对此予以立法规定的瑞士。
1978年后,中国经济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适应地方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需求紧缺的矛盾,一种新型高等院校——专科层次、学制三年的职业大学应运而生,如1980年创办的南京金陵职业大学、合肥联合大学、武汉江汉大学、无锡职业大学等。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至此,高等职业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
显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出现,丰富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形式。这一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有许多耐人寻味的规律和特征,需要我们去总结和梳理。
目前,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从当初13所发展到今天约1300所,增长了100倍!增长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满足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审批权下放地方之后,更激发了地方办学的积极性。由此,若能进一步提炼其中的经验并升华为教育理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将会以其独特的内涵与形式,自立于世界高等教育之林。
高职教育鲜明的职业特色
可以说,职业教育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源地。尽管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前身——职业大学是在1980年左右独立设置的,其间教育部门也有一些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性质的文件表述,但其被国民教育体系正式接纳,则是1995年5月的事。由原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正式宣告,职业大学被承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这意味着,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一开始就是原国家教委职业教育司的职能。此后1998年至2011年,在由高等教育司管理的十几年中,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始终是作为高等教育层次中具有强烈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教育类型而得以继续发展的,而且又获得了传统高等学校严谨规范办学的洗礼。2011年后,高等职业教育重新归由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管理。
建立高等职业院校的初衷,是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的“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这就赋予其“大众化、地方化、职业化”的特点。正因为如此,通过对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00所国家骨干性高职院校的统计,发现在示范性高职院校中起码有78所是直接由中专升上来的,还有7、8所是中专和电大合并的,也有一些是直接办的高职院校。而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中,则有80%以上是由中专升上来的。那么,这200所国家级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就有80%~85%是由中职“升”上来的。这意味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基因,更多的是职业教育。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搜索新闻
按年份查询